深国交2024毕业生candy
•已获香港大学录取
前言
在无数次的修修改改、涂涂抹抹之后,我终于开始起头这篇毕业生说。与其在这里详述申请过程中积累的经验,我更愿意通过这篇文章来展示和记录自己的成长。这大概是近几年来第一次为自己而写,上一次如此认真的构思,或许还是在G2中文国际考试的时候(笑)。如果这篇文章显得有些像流水账,那并非我的本意,只是因为我的文学素养尚浅,还请见谅。
写给在深国交成长了四年的自己
高中之前,我在体制内的小学和初中学习,每天面对着拥挤的50多人教室,毫无课余活动的童年,和下课后奔波于课外机构的疲惫生活。这种生活让我缺乏实感,仿佛我与世界之间没有任何碰撞和联系——下课后的奔跑会被扣纪律分,与朋友的玩闹会引起家长的不满,做不出超纲题目会招来责骂。他们似乎认为孩子的能力是无限的,只要投入便有回报,如若没有,就是学得不够努力。
在这样的环境下,我陷入了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迷茫:人究竟是为什么而活?就这样,我带着不高不低的成绩,与老师和同学之间不好不坏的关系,以及对闺蜜们的依依不舍,告别了初中。
我与深国交的邂逅很简单,我在深圳长大,深国交和“四大”一直是名列前茅的高中名校。备考了一段时间后,怀揣着对开启不同人生的好奇和家人的期待,我最终选择了深国交。现在,当我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望向雨蒙蒙的高楼,仿佛还能看见G1开学时那个内敛的女孩,她站在南门门口,因为恐惧不敢踏入这崭新的校园,手足无措地看着来来往往开朗自信的学生……
刚进入G1的时候,同大多数从体制内转来的学生一样,我最初不太适应全新的学习环境。全英文授课,小班+走班制教学,每次都计算GPA的考试……幸运的是,这一年里我遇到了几位弥足珍贵的挚友,他们一直陪伴我度过了整个高中四年。我至今还记得那些我们一起在校园咖啡厅的欢笑声,图书馆一起学习的日子,以及大家一起出去玩时的点点滴滴。
闲暇时间里,我加入了许多社团来充实生活,和闺蜜去往西双版纳保护动物,探索着与曾经完全不同的人生,也寻找着更多与世界的联系。在G1到G2的暑假里,我沉迷于原神,欣赏着独属于海岛的那美轮美奂的风景,那时的我会知道,我们将在未来的三年里,互相见证对方的成长吗?
经过一个学年的成长,我已经能够自如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,也逐渐融入更多的社交活动,剧本杀、密室逃脱、户外骑行……每一个闲暇的周末,我们都会在外面的咖啡店里互诉心肠,在逛街时畅谈未来与理想。那些时光依然清晰如昨,窗外洒进的阳光和咖啡的香气仿佛还在鼻尖萦绕。
我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和竞赛,投身于支教活动和夏令营。这两年,是我深度探索自己并收获颇丰的两年。选择心理学作为专业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。通过这两年的观察——自身度过的迷茫期和好友的经历——以及实践:在竞赛中学习性教育,在阅读和夏令营中了解不同的心理病症及其治疗手段,在社团里探讨女性主义和LGBTQ,在支教中学习教育学。我发现自己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想了解疾病背后的成因,并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痛苦中的人。因此,在最终决定申请方向时,我拒绝了父母希望我学习经济或理科的期望,毅然选择了心理学。
此时,我似乎有点明白,活着是为了接触更多自己喜欢的事物。
进入A1后,由于父母的频繁提醒:“这次国际考的成绩决定了你的未来”,加上课业难度的上升,我的学习压力倍增。每次走进教室,看到白板上展示的ppt和同学们坐好的身影,我都会感到一阵莫名的无力。与此同时,我和朋友创办了两个社团,并开启了新的科研项目。精力的骤减让我再次陷入初中时的迷茫,甚至更甚。我会因为一次数学统计没考好在厕所崩溃,即便这次成绩可以不计入GPA;有时会在深夜里坐在阳台的椅子上吹风,用哭来排解压力;“一道道青春”成为那段时间朋友圈的签名。幸运的是,家人和朋友们毫无保留的爱和支持帮助我度过了艰难的A1——我内心的感激无法言表。每当我在深夜的阳台上望着远处的高楼灯火闪烁,心里那股孤独感总会被他们的关怀所驱散。
经过这段经历,我变得更加坚强,对生活重新怀有期待,更加爱自己、爱生活,更加自信外向、情绪稳定。在日渐变好的生活里,我和同伴发表了论文,与朋友一起在北京的精神科医院实习。每当我们走出医院大门,迎接夕阳的余晖时,我都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,仿佛自己正在为这个世界带来些许改变。
实习时拍的天空
此时,我似乎有点明白,活着是为了更好地与这个世界联系和碰撞。
很快,进入了大家口中的A2。在学长学姐的耳濡目染下,我了解到了申请季的压力。尽管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但现实仍给我当头一棒。考的不甚理想的国际考成绩,美国、英国、香港的文书书写,不能忽略的校内考试,都让我陷入深深的疲惫和倦怠。但A1的经历确确实实地让我能更有韧性地面对更多的困难,在交完申请并短暂休憩了一个圣诞假之后,我再次开始努力,向大学提供的入学条件进攻。
写在最后
在一声声“我们毕业啦”的欢呼中,我接近了在这个学校的最后时光。四年前看似遥遥无期的日子,如今近在眼前。校园里的每一条小路,每一个角落,都承载了我无数的回忆。即便是平凡的教室,也因为我们的青春而变得闪闪发光。我庆幸自己未曾迷失方向,一步一步走向了理想。当下,我明白了,活着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谨以此篇,感激一直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和老师,拥抱这四年青春里一直在变化的自己,也献给一直在慢慢变好的我们。